日前,昌平区与北京大学签署了共建北京大学昌平产教研融合创新中心合作协议,双方围绕规划落地于马池口镇的产教研融合创新中心将开展多项合作,共同推动在马池口地区建设一座高品质、充满活力的科学小镇。
北大马池口科学小镇规划面积13.74平方公里,以建设“世界级原始创新策源地、国际科创人才育成基地、世界级高端产业集聚区、国际化品质生活示范区”为战略定位,将承接北京大学重大创新资源与科研平台落地,同时着力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功能配套、提升区域品质,引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
在规划理念上,科学小镇借鉴美国波士顿128公路、加州101公路等国际知名创新走廊的规划经验,采用“廊道牵引、组团联动、板块发展”模式,助力马池口地区成为G6科创走廊的关键枢纽。
在创新生态方面,科学小镇以北大新燕园校区和产教研融合创新中心为核心,由内向外构建了“原始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创新”三个圈层,打通“基础研究—应用研发—成果转化”全链条。北大产教研融合创新中心作为核心引擎,打造“实验室+科技园+产业园”一体创新模式,建设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园区。
空间布局上,科学小镇将构建“双芯驱动、两廊带动、组团布局、生态织底”的高复合空间融合体系。依托京张高铁、市郊铁路等交通轴带打造“枢纽动力芯”,借助辛店河等水系资源营造“生态共享芯”,推动科创、生活、生态、文化空间高度融合与开放共享,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宜居有机统一。此外,昌平还在政策机制上建立政府、高校、市场三方协同的落地体系和“五年实施计划”,确保科学小镇蓝图有序落地,推动“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加速成型。
为吸引和留住高端创新人才,科学小镇专注打造宜业宜居的高品质生活环境。在公共服务方面,小镇规划建设1个综合服务中心、6个社区服务中心和8个产业邻里中心,配套建设36处高品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设施,构建“片区-社区-小区”三级生活圈。消费场景方面,培育亲水休闲、体育赛事、文艺演出、夜间经济等多元融合业态,盘活利用老旧厂房打造文创消费空间。生态景观打造依托“八水穿镇、蓝绿交织”的生态基底,布局9个主题公园及多个街头绿地,形成“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花园网络,打造26公里慢行绿环,营造“花园、校园、家园、田园”四园融合共生的宜居生态环境。
昌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科学小镇将与清华南口国重基地、沙河高教园一起,共同构建首都西北部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集群,通过沙河高教园与南口、马池口两大节点联动发展,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动能,增强北京国际科创中心辐射带动能力,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新发展极。
(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冠达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